蔡谦:创新供应链金融助力“补链强链”

  导读:发展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响应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推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蔡谦「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期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对实体企业造成的冲击,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以下简称青岛分行)坚决贯彻中央和总行党委关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部署,聚焦“国之大者”,坚持“大格局、新视野、持久战”工作理念,紧抓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动产和权利融资的机遇,依托数字供应链业务开展“补链强链”行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大力推广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

  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政策,鼓励和引导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这为商业银行推广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提供了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青岛分行充分认识到,发展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响应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推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数字工行”建设,主动顺应产业链数字化的趋势,大力发展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补链强链”。

  作为总行确定的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重点分行,青岛分行始终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的工作思路,聚焦国家重点战略,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建筑安装、现代物流等行业,积极探索产业链与供应链融资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城市分行发展特色的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模式。得益于数字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目前已落地数字供应链120余条,供应链融资余额超70亿元,累计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近8000户。

  充分发挥“智慧信贷”科技赋能作用。创新研发“2199”智慧信贷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助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该系统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的手段,全流程、多角度、前瞻性地反映制造业、产业链客户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有效降低决策风险和时间成本。坚持创新与生态内外并重,促进业务、科技和数据“煲汤式”融合,强化系统功能开发在业务推进中的作用,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围绕核心企业创新搭建金融场景。积极挖掘产业链贸易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搭建了垂直链、交易链和数据链三个场景,包含了供应商融资、电子保理、经销商融资、终端客户融资及电子仓单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六种产品,创新了数字信用凭据、合作贷款及e链快贷等三种新型融资工具,覆盖产业链各交易环节和全类型客户,促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客户群体协同发展与创新。

  运用平台化思维拓宽客户申贷渠道。加强与中企云链、金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共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拓展客户申贷渠道,提升客户融资的获得性,目前已落地云信、航信数字供应链融资6条,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300余户。主动做好城市更新和“项目落地年”重点项目深度服务,以项目e链为切入点,依托区块链技术,将项目业主信用注入整个产业链,精准滴灌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生态。

  精准高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动产和权利融资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为目标。青岛分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青岛市重点支持的24条产业链、47家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66家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以及现代农业、建筑安装等领域龙头企业,实施精准营销对接,与龙头企业共同推进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目前已落地中车青岛某公司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20余条,拓展对上下游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2022年,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和“春雨行动”,制造业贷款余额超420亿元,增量近190亿元,增速超80%,是近十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年。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强、潜力大,但往往由于企业规模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足等原因,通过传统模式融资时面临难题。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增信措施不足、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青岛分行以“精准”为纲、“顺畅”为目、“智能”为引,依托于大数据信息分析和青岛再担保体系合作,创新“科创成长e贷”专属特色融资产品,助力小微企业突破“首贷”瓶颈。为“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搭建起数字化模式、线上化操作、额度循环使用、利率优惠支持的信用贷款服务产品,全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同时,还配套投产了“普惠营销系统”,将客户清单按区域直接分配至网点,落实服务责任、跟踪服务进度、反馈服务结果,发挥网点优势,缩短中间分发、汇总环节,提升企业对接服务质效。积极组建“专精特新”金融服务团队进企送智,为企业量身定制方案,为640余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金额近20亿元,及时有效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创新探索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新业态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新基建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生态时刻处在不断变动和重构中。2020年4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正式发布,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创新;8月,青岛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支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举措,全力打造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分行敏锐地捕捉到青岛工业互联网大潮将至的市场先机,积极探索与工业互联网打通产融合作通道的有效路径,在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直达、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

  坚持“源于市场,成于客户”的经营理念,自主创新研发GBC资金流量流向管理平台,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API开发平台等技术,实现了客户视图整合、数据信息统一、信息精准推送和资金图谱绘制等功能。坚持系统观念,围绕资金流和信息流“顺藤摸瓜”,成体系拓展上下游客户,持续完善GBC全链条金融服务。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公平、高效、可溯源的“营销盒子”,将基层营销活动关键信息及时上传至区块链存证,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低效和无效的市场营销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

  借助青岛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积极探索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有效模式,分析数字化、线上化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特征与防控措施,充分运用已有技术深化信息交互验证和风险管控,加强与卡奥斯平台、物流仓储企业的合作,探索控货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例如,青岛某科技有限公司为青岛市政府重点扶持的物联网平台企业,是跨境冷链物流先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专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商,平台服务产业链上游400家肉类加工厂、中游150家物流企业和202家冷库、下游2700家经销商。青岛分行充分运用“数字普惠+”模式,采用平台型数据链经销商模式,通过系统直联和数据交互,以国内经销商在平台的历史交易数据以及采购货物金额为依据,以经销商与平台签订的采购订单金额及货物价值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融资额度,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平台监管账户,货物由平台全程监控并质押银行,入港清关后进入指定仓库,经销商偿还银行融资后从指定仓库提货。该场景自上线以来,已累计为经销商提供融资支持约35亿元,有效破解了经销商缺乏有效不动产抵质押的难题。

  依托数字供应链融资赋能农业产业链

  发展数字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缓解以动产和权利为主的企业资产结构实际与以不动产为主的银行担保融资现状之间的错配矛盾,有效盘活企业动产和权利,加大金融对于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青岛分行积极贯彻总行党委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15条举措,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依托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推动城乡联动,发挥自身网络、科技、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把资金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在一起,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业养殖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青岛区域形成了多家全国知名的养殖产业龙头企业。青岛分行聚焦青岛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养殖端农户融资难题,嵌套本行e链快贷产品,基于企业的饲料加工、家禽养殖、肉食加工这一闭环产业链,以家禽收购资金为还款来源,在企业与银行在线信息交互和有效增信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点对全国”模式,产品上线以来已为该企业近4000家养殖户累计发放融资约35亿元。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金融机构的有效连接,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农业产业链终端农户环节,有效解决了养殖端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真正做到普及大众、惠及民生。目前,青岛分行已落地农业供应链10余条,为近5000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近70亿元,开辟了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青岛分行在了解到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粮食购销企业”的青岛某谷物有限公司的上游粮食收购点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后,依托粮食收购产业龙头企业的信用,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为上游粮食收购点提供融资支持,为企业专属定制“工银兴农贷·青岛平度粮食收购贷”融资方案,在短时间内理顺并打通交易链条上企业、收购点、种植户在资金、物流、信息等诸多环节的难点和堵点,成功为多家粮食收购点发放融资款近亿元,保障了粮食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真正做到让“钱等粮”。

  推动数字供应链融资高质量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青岛分行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趋势,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在发展动产和权利融资探索过程中,笔者就创新供应链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是“四联四流融合”,加快统一数据平台规划建设。借助青岛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紧抓青岛打造国家面向RCEP成员国深度开放发展重要支点的机遇,主动融入“数字青岛”建设,充分运用平台化思维,构建全链条、可验证、能溯源的数字金融体系。加强与政府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和平台的系统对接与共建,通过政府、银行、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合作,有效整合“车联、船联、关联、仓联”等外部数据,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进行全链路核验,真正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完善信用体系。

  二是拓宽市场视野,完善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产业互联网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种趋势加深了产业对数字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就是要全链条、全量看待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运用物联网、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手段加强押品管理,实现全产业链订单信息、物流数据和资金流向的在线交互、交叉校验和系统存证,推动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智慧信贷效能。深化“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与分行级“2199”智慧信贷系统相融合,推动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由人控、机控向智控升级,更多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等经营手段,有效评估、监测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和风控水平,促进信贷管理转型再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岛分行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秉承“金融为民”初心和“金融报国”情怀,深刻领会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进一步增强基于动产和权利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在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上展现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支柱作用。

关键词阅读:创新供应链金融 补链强链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