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松:迈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本刊特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对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实践进行系列报道。

  作者|杨小松「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2期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远景目标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反映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难题亟待解决,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供给体系质量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等,需要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资本市场从业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对此,公募基金应全面提升各项核心能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赋能产业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高质量发展要求实体经济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这有赖于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适应的现代化金融体系。直接融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与科技创新企业轻资产占比高、研发投入高、风险高、预期回报高等特性相符,权益类直接融资的激励机制还有助于提升创新企业治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涌现,育强科技创新主体。但传统高度依赖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间接融资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直接融资(统计口径为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总额92.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9.4%,其中主要为债权类直接融资,股权类直接融资金额仅为9.48万亿元,占比仅为3%。

  提升直接融资特别是权益类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之中的占比,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设立科创板、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新三板改革深化、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资本市场激励约束和竞争择优机制基础不断健全等,这些都为公募基金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专业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深度基本面研究,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向战略新兴行业中的优秀和潜力企业聚集,提升科创类企业权益融资的便利性,促进高质量创新资本形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实体经济创新效能。

  共享经济发展红利,推动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居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大组成部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的关键一环,有利于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持续快速增长,但也存在着占比较低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居民财产净收入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相比于其他收入来源和发达国家相比占比偏低,且财产性收入中,住房类相关收入占比较高,金融资产类财产收入占比较低,此外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财产净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

  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已是我国居民理财的中坚力量,未来有望继续引导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市场流向实体经济,并通过专业资源配置能力,让广大持有人共享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成果,从而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截至2022年年中,我国基金投资者已超过7亿人,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近27万亿元,累计向客户分红超过4万亿元。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未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需要从规模提升和获得感提升两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造自身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公募基金在重视团队稳定性以及团队决策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强数智化融合,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研发多元投资模型,沉淀投资经验,持续深化多类别、跨周期的综合资产管理能力,从而为客户输出稳定、长期、可持续的投资业绩。二是要坚定向买方投顾转型。“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现象反映出基金收益传导链条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追涨杀跌,情绪交易”导致收益损耗。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实现从卖方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买方投顾实现了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有利于协同发挥大资管行业的产品创设、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能力,并且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匹配客户个性化需求,帮助海量投资者提升盈利概率,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覆盖面和便利性。三是优化产品侧供给。公募基金本质是普惠型金融产品,不是短期博弈工具。在产品供给端,应相对克制,不能以追逐短期热点、押注单一赛道为导向。公募基金应建立均衡配置、长期投资为主线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争取更稳健的持基体验,提升金融资产持有获得感。

  响应国家战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对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的新部署,明确提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需要深度学习理解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不同区域在技术、资源、生态、产业聚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产品创新、资金引导、资源导入等方式,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截至2021年末,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共有1384亿元投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不仅包括区域间的产业分工,还包括区域间的生态分工。比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2020年7月,三峡集团联合中证指数公司编制了“中证长江保护主题指数”,并授权南方基金开发并成立了南方中证长江保护主题ETF,引导资本市场关注长江生态保护主题板块的投资价值,促使板块合理定价,改善参与长江大保护相关公司的融资环境,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另外,南方股权所管理的南京创熠基金、南方蕙君基金、青岛华资南方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也积极投资并支持长江经济带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发展。

  深耕绿色投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一方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方向,长期投资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石,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50%,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不能对传统能源企业“一刀切”。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既要顺应绿色低碳和新能源产业周期,科学有序加大投资力度,也应考虑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在投资组合中对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协调配置,在稳与变之间寻求平衡。

  作为负责任的投资机构,南方基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议题,积极进行碳中和实践,在实现公司运营碳中和的基础上,在加强信息披露、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识别、多元产品创新、ESG理念推广等多方面发力,助推实体经济在新旧动能转化中实现公平转型,全面支持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在绿色投资方面,南方基金高度重视将气候数据纳入股票投资组合以识别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机会,建立了碳排放数据库,该数据库致力于有效跟踪企业的碳减排工作进展,为投研团队后续的定性分析和主动研究、策略优化提供了更全面和实用的信息,以有序引导资金进入低碳转型企业,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截至2021年底,南方基金旗下产品绿色投资总规模约为2321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129%。在助力传统能源转型方面,南方基金践行积极股东策略,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促进被投企业完善气候信息披露,帮助企业有效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比如,南方基金推动某煤炭龙头央企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和人员配备,公开披露“双碳”目标的承诺和实现路径,2021年该企业的“转型之路”倡议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评级上调一级。

  支持养老体系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和夯实养老财富储备是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个战略性、方向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5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26%。截至2020年末,我国各类养老金总规模12.96万亿元,其中第一支柱占比67.36%,第二支柱占比27.31%,第三支柱占比只有5.33%。人均养老金余额仅1.16万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养老金储备总量、结构和覆盖面上均存在显著差距。面对老龄化压力,当前我国以第一支柱为主要供给主体的“负债型”养老金体系已经面临可持续性挑战,养老金体系需要逐步向多层次、多支柱的“资产型”养老金体系过渡。

  公募基金是我国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管理的主力,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历史悠久,管理着社保基金会对外委托投资、企业年金及部分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基金等,受托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达到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50%。从业绩来看,从2001年至2019年,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取得了年化8.15%的投资回报。可以说,公募基金在我国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性特征,鼓励个人长期持有基金产品,不仅可以让广大持有人分享国民经济发展成果,提升中长期收益,也有助于将短期交易性资金转化为中长期配置性力量,进一步优化专业机构的投资行为。面对养老体系建设任务,公募基金需发挥专业、长期、可持续性的投资能力,切实肩负起服务养老金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特别是,当前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已正式上线,南方基金将在近20年养老投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领先优势,积极开发各类风格稳定、策略清晰、具有锁定期、合理让利于投资者的基金产品,健全完善公募基金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力争为客户提供“产品+账户+陪伴”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个人养老服务,更好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养老投资和资金使用需求,以高质量、可持续的资管能力助力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公募基金行业将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目标指引下,更好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助力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坚守风险底线,护航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关键词阅读:杨小松 公募基金 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