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个人养老金

  编者按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地启动实施已有两个多月,现阶段的重点仍是加强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普及。截至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接近2000万,银行“拉客户”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其中真正缴款的客户其实并不多。个人养老金如何提升吸引力,如何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除了送礼品、消费券、微信立减金等“花式营销”外,近期有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吸引个人养老金开户,喊出“开户就送布洛芬”的口号,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不过,“第一批买个人养老金的,已经开始亏钱了。”有的投资者开户后购买了养老目标基金,没想到短短一个月账面亏损达5%以上。自2022年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正式开售以来,绝大多数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日前透露,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在去年年底前开户并投资的用户可以享受2022年度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地区)先行先试。在实践过程中,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框架也逐渐清晰,未来养老产品是否需要设置业绩比较基准、如何对养老产品进行经营管理和绩效考核也成为探索的话题。

  专家认为,现阶段的重点是加强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普及,对于中国养老第三支柱来说,我们目前才刚刚跨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

  投资者可享税收优惠

  2023年银行“开门红”期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优惠力度更大。

  “入金10元可领取10元红包,入金5000元可领取50元红包,直接打进您卡里。”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优惠,“这是今年新增的活动,并且去年开户抽红包最低18.8元的活动也在继续。”

  据报道,还有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吸引客户开户,自掏腰包给客户送福利,甚至在防疫物资紧缺期间送布洛芬、莲花清瘟等药品。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确定了个人养老金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可以开立资金账户的银行有23家,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正式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赶在去年年底前开户并投资的用户可以享受第一批税收优惠。2023年“个人所得税”APP增加了“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纳税人导入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就可在个税预扣预缴或汇算清缴阶段进行税前扣除。

  以年薪30万元为例,不算专项附加扣除,扣除6万元起征点、6万元社保公积金,缴税基数就是18万元,乘以20%的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6920元,全年应缴个税19080元。但如果每年存12000元的养老金进账户,基数在进行税前扣除后就降至16.8万元,这时全年应缴纳个税为16680元。这样算下来,每年就可节税2400元。不过,这仅仅是缴存环节的优惠,没有算上投资和领取环节。

  而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每年最高可以免税1200元。根据不同基数的工资测算,如果用足每年12000元的额度,个人养老金在年度税收方面最高能减免5400元。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营,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提前支取。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将领取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实际税负由7.5%降为3%,以“真金白银”提高了群众的受惠程度。

  “下一步,人社部将按照国务院关于个人养老金要先行试点1年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亓涛表示。

  2

  养老钱力求保值增值

  人社部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的个人养老金专区显示,截至1月19日,23家可办理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目前已开通资金账户业务的有20家,其中已开通基金、保险、储蓄产品交易业务的银行分别有16家、8家、14家。

  目前,金融机构推出多款理财产品供投资者选择。2022年11月20日起,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5个城市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年满35岁的当地户籍居民才能购买。与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相比,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利率略微上浮,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在3.5%-4%之间。

  个人养老金可以买四类产品,分别是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其中,银行理财类产品迟迟未推出。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共有52款养老理财产品存续,其中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多,均为11款。随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和区域范围扩大,未来养老理财产品数量将逐渐增加。

  从产品期限来看,目前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以封闭式为主,投资期限均为3年以上。从产品类型和风险等级来看,养老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存续的52款养老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有40款,占比约77%,混合类产品12款,占比约23%。

  从收益情况来看,养老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化明显,2022年主要受到股债市场波动影响,2023年在市场行情缓解的情形下,预计收益率有望提升。

  对于目前已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农银理财总裁段兵认为,很多资管机构都在提供产品,但是哪些产品才能真正带来长期收益还有待判断。同时,目前对产品的准入、评价和退出的规则还不够明确。

  个人养老金产品,最终落点是养老,也意味着必须要保值增值,这就与其他的资管产品有很大的区别。“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段兵指出,针对保值增值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使得资管机构将这个目标融入到经营管理和绩效考核当中。

  段兵建议,各家资管机构在做个人养老金业务时,一定要把最专业的人和最优质的资产优先配置到这类产品上,并且业务的规模也要与机构自身的能力相匹配,不以规模的竞争为目标,而要以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为目标,这样,个人养老金业务和行业自身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但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产品都还在初步探索构架的阶段,专家认为准入产品的规范需更加详细。比如,个人养老金产品到底需不需要设置业绩比较基准,如果不设置那又以什么样的业绩运作目标作为参考,没有业绩比较基准又如何判断养老产品是否达标?

  资深金融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选择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时总体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第一要清晰了解产品。总体来看,个人养老金产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保障类,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二是储蓄类,主要是养老储蓄等,重在保值;三是投资类,包括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从目前市场实践来看,现有的理财产品以稳健增值为主;公募基金则包括追求稳健增值和积极成长多种类型。这几类产品的风险不一样,而且有些产品是明确不保本,投资者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客户经理做好充分沟通。

  第二是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是风险偏好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即便投资类产品长期收益比较高,那也不适合,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大前提是科学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第三是产品配置尽量要多元。从个人养老的角度来说,如果单纯全部投资储蓄存款,虽然一定保本,但是财富积累的增值效果并不明显。对于三四十岁以内的参与者建议以投资类的产品为主,特别是积极增值的投资产品,这是因为离退休还有二十多年时间,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其长期投资优势,通过跨牛熊周期,获取长期合理回报。而临近退休的人,可以考虑以稳健增值类或者储蓄类产品为主,保障个人养老资金的安全。

  3

  风险管控等仍待完善

  人社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据此计算,实际缴费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31.37%,缴费人群平均缴费金额为2316元,距离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的上限(1.2万元)还有较大差距。

  周毅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发达国家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历史,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才刚刚跨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成熟的几个标志,一是达到一定的个体覆盖率,二是达到一定的规模体量,三是产品丰富,选择面大。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现在的差距还非常巨大。”周毅钦表示。

  现阶段的重点是加强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普及,目前完成开户的人数接近2000万,银行“拉客户”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其中真正缴款的客户其实并不多。因此,提升养老第三支柱的实际覆盖率是当务之急。

  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地区)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表示,上海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加强个人养老金市场监管、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方面,汪泓认为应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标准化运作流程和信息共享系统。根据个人养老金的定位特点,创新监管考核体系,公开专项养老金融产品相关信息,营造公平透明自主的市场环境,大力开展社会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投资养老理念,同时防范养老诈骗。

  在平台建设方面,汪泓建议,可在受托管制度上引入类似于英国NEST(国家职业储蓄信托)计划的公共信托管理平台,实现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联动发展。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可以学习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整合当前行业性的管理系统,并逐步将多层次养老金统一纳入国家社保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信息的可视化,提升参保激励。

关键词阅读:个人养老金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