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业务先发力,银行信贷“开门红”成色如何?
1评论 2023-01-31 09:43:0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许予朋
年初通常是银行信贷投放的关键节点。步入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金融业持续加大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今年信贷“开门红”情况尤其受到关注。
经过近1个月冲刺,当前,银行信贷“开门红”成色如何?对此,多位业内人士、专家表示,2023年银行“开门红”项目储备充足,以对公业务投放为主。不过,在个人贷款方面,居民消费贷、按揭贷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提振。
1月信贷投放规模稳定
《中国银行(601988,诊股)保险报》注意到,为了迎战信贷“开门红”,2023年伊始,多家银行已早早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通过靠前发力、调整结构,为全年信贷工作夯实基础。
某国有大行华北地区一分行信贷业务人员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每年1月至3月是该行信贷投放的关键时期。“其实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金融管理部门一直在出台促投放政策,包括推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等。”上述业务人员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对公贷款投放是一项长期工作,从客户营销到业务调查、审批,周期相对较长。从2022年四季度起,我们就开始储备客户资源,为今年一季度做准备。”
春节前后,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泰隆银行”)深入推进小微客户“大走访”,面对面了解企业融资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方案。“今年我行特别注重对外贸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信贷投放。”泰隆银行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
从“开门红”成色上看,2023年1月1日至10日,泰隆银行新发放各项贷款金额约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1亿元,增幅超三成。
在年初这一贷款投放密集期,部分银行也借此优化、调整贷款结构。据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介绍,2023年初,该分行重点聚焦中长期业务发展短板,制定了督办事项台账。“开门红”期间,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营销储备大水网、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抽水蓄能电站、盐碱地综合治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等中长期重点项目66个,涉及融资金额216亿元,为实现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2023年1月份信贷投放情况应该非常好。”招商证券(600999,诊股)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调研发现,今年春节比较早,各家银行在信贷投放节奏上都更靠前,通常在1月上旬已完成了信贷投放。“考虑到2022年四季度银行增强了项目储备,我们估计1月整体人民币贷款投放量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规模、节奏与往年比较接近。”廖志明说。
个人贷款需求短期内待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与对公业务“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同,今年“开门红”期间,银行个贷业务仍在等待需求回暖的信号。
广发证券(000776,诊股)银行分析师倪军及其研究团队在节前对6家国有大行2023年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后指出,六大行对公业务需求改善较为明显,信贷储备充足,年初“开门红”投放情况较佳。与此同时,零售业务需求短期内仍待恢复,未来随着疫情扰动因素逐步消散,叠加相关政策支持陆续落地见效,预计将出现明显回暖。
华东地区某农商行有关业务人员也向《中国银行保险报》透露,该行2023年“开门红”项目储备比较充足,一季度前期信贷投放仍以对公业务为主。随着后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回升,后续经营贷、消费贷等投放也将跟进。
“今年‘开门红’期间,普惠贷款业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考虑到我们的贷款利率不占优势,所以也是在预料之内了。”华北地区某国有大行负责普惠贷款投放的业务人员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该行主要通过有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吸引新客户,并逐步引导客户从信用贷转向抵押类贷款。
对于个人贷款投放相对“滞后”的原因,廖志明表示,依托项目提前储备,对公贷款在投放节奏上相对更可控,且具有明显的季度特点。而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在内的个人贷款投放则有赖于需求复苏。
“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是绝对的大头。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楼市交易量能否改善是拉动住房按揭贷款的关键。而消费贷方面,节前不少公司发放了年终奖,不少消费者可能会用奖金偿还信用卡贷款、消费贷,这对消费贷整体规模可能会造成影响。”廖志明说。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当前零售端消费贷款、按揭贷款等需求尚未回暖,预计到二、三季度才会出现明显恢复。
一季度信贷投放如何安排
着眼全年,根据各银行在春节前陆续披露的2023年工作计划,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依然可期。从贷款流向看,制造业、消费领域、房地产均成重点。
六大行中,工商银行(601398,诊股)明确,将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对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力服务“保交楼”,增强消费贷款市场竞争力。农业银行(601288,诊股)提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基金项目配套融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扎实做好消费民生金融服务。交通银行(601328,诊股)表示,要更加有力地落实“保交楼”政治任务,更加紧密地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000001,诊股)在年初提出目标——“3年实现实体经济贷款客户数倍增,制造业、绿色金融贷款占对公贷款增量比例提升至50%”。该行表示,2023年将加大在绿色产业、汽车产业链、医药供应链、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投入。据浙商银行(601916,诊股)北京分行介绍,该分行将在2023年优化“弱周期行业”布局,重点支持能源电力、新兴产业、医药制药领域企业;同时,保持对房地产等强周期行业信贷投放力度,合理安排房地产信贷投放。
中小银行方面,泰隆银行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该行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产业支持,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投放规模。
“今年,政策层面对支持房地产融资比较鼓励,这是跟往年相比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此外,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产业都是监管鼓励的方向。”廖志明指出。
不过,在信贷投放持续加量的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银行息差或将继续承压。倪军研究团队表示,2023年银行息差依旧有继续下行的压力,一季度受重定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行幅度可能相对较大。对于息差拐点,目前尚难以判断。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银行相关新闻
-
降准后,降息接着来?
2023-03-27 10:53:09来源:国际金融报
-
理财产品频频提前终止,原因何在?
2023-03-27 20:13:44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美银行客户比特币避险
2023-03-27 10:51:40来源:国际金融报
-
记者观察:提前还房贷,需慎重
2023-03-01 09:15:41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华夏银行丨“普惠民企通产品超市”精准助力小微企业
2023-03-29 11:39:09来源:金融界资讯
-
中银协首席信息官高峰:App已成为银行客户主阵地,零售数字化运营体系支撑是关键
2023-03-28 20:20:52来源:金融界
-
优化线上金融服务 厦门国际银行手机银行财富功能用“新”升级
2023-03-29 15:51:05来源:金融界资讯
-
2023年1-2月A股险企保费统计:累计实现超7500亿收入,2月寿险增速分化显著
2023-03-29 07:54:09来源:面包财经
-
江阴银行2022年净利16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32.87%,五位高管年薪过百万元
2023-03-27 21:11:07来源:金融界
-
聚焦欧美银行业危机专题:银行挤兑下的囚徒困境
2023-03-27 20:18:01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
看世界:美第一共和银行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2023-03-20 14:20:16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记者观察:理财“揽客”不能突破风险底线
2023-03-17 09:24:3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1月“降息”预期落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维持不变
2023-01-20 09:15:11来源:金融界
-
央行2023年首场发布会召开:涉及房价、降准、汇率、蚂蚁整改等
2023-01-16 18:54:01来源:愉见财经
-
“可持续,更美好”!华夏银行荣获2022年度“金智奖”杰出绿碳榜样机构奖
2022-12-30 16:45:04来源:金融界
-
华夏银行 | 踔厉奋发勇争先 笃行不怠启新程
2022-12-14 09:32:24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