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费金融“蓝海”

1评论 2023-02-10 10:03:5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宝会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今年以来,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消费需求正在重新焕发往日活力。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客户以银行难以覆盖的年轻人、个体工商户、“00后”等群体为主。

  如何为激发更广泛人群消费活力提供好金融服务,消费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深挖新市民富矿

  去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其后,消费金融公司主动发力,积极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城市、城镇、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纯信用无需担保的家庭消费贷、旅游贷、购物分期等产品,满足居民短期信贷消费需求。

  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分散、小额、线上等灵活的业务特点能够降低居民的贷款服务成本,提升全社会消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据悉,中原消费金融在服务新市民方面,积极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聚焦用户普遍反映的资金难点和痛点,以普惠提额降息为切入点,分类做好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对4万余名用户进行了提额降息优惠。“2023年,随着出行、住宿餐饮、文旅等消费场景恢复,消费金融正迎来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中原消费金融董事长马景鹏表示,下一步,还会根据客观情况逐步覆盖更多新市民用户,继续打造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加强对旅游、教育、文化等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中原消费金融大力促消费外,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重举措,切实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例如,海尔消费金融新增新市民用户6.2万人,累计为新市民用户授信1.4亿元,并为新老用户提供免息券、利息折扣券,以实际行动减轻新市民消费负担。中邮消费金融推出迎新邮惠日“免息神券限量抢”、元宵节“限时领取首期6折券”多重福利,横跨春节及元宵节。招联金融上线主题活动,用户有机会获得还款抵扣券、借款优惠券、话费满减券等礼品。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已出现较为明显的消费复苏迹象,居民潜在消费信贷需求也随着消费复苏而增加。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应及时做好消费贷的配套支持以有效助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从潜力挖掘的角度看,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弹性更大,面临的资金约束也更强,可挖潜的空间较大。金融机构可着重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创新,围绕新市民扎根城市过程中衍生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保险保障、信贷融资等需求,辅以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既有助于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也能有效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复苏和升级。

  消费金融机构参与促消费,对扩大内需、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具有积极意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消费分期、取现消费等方式提供促消费金融服务,在缓解消费者资金困难的同时,还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消费金融公司应通过场景与服务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普惠的消费金融服务。

  此外,鼓励居民敢消费、愿消费,一方面要营造优质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社会经济发展信心。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消费信心受居民就业、收入改善前景和储蓄影响,推动居民消费信心修复,需要降低不确定性,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从趋势看,此前疫情对不同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但整体上,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干扰减少,服务业景气度强劲反弹,国内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就业和收入前景改善,居民预防性储蓄下降,储蓄逐步回归常态,加之消费金融支持,有望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意愿逐步改善。

  数字化提升效率

  近期,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少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已降至4%以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业通过低利率提供消费贷的方式,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从而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平滑不同时期的收入对消费能力的影响,更好满足其合理消费需求。

  应当看到,金融机构为提振居民消费,持续减费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银行息差恐将受到影响。从长期看,金融机构必须增强内生动力,降本增效,这样才能做到支出抵补,降低金融风险。专家建议,金融机构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压降业务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周茂华表示,银行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线上和线下场景服务相结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有助于降低网点、业务操作等方面经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银行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客户画像,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升风控效率等。

  去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快完善消费金融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消费金融向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各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新科技的应用,加快消费金融向数字化转型,对于扩内需、促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消费金融对于培育新型消费的促进作用。首先,要通过融合跨领域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服务半径。其次,要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更快获取信息,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供应链多主体的生态协作。再次,要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转型,助力消费升级

  消费金融的初衷是向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要防止贷款资金脱实向虚,违规流入非消费领域。周茂华表示,需要防范消费金融资金被违规挪用的潜在风险,确保消费信贷产品回归产品初衷。为此,需要强化监管职能与金融机构职责,在不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合法权益保障情况下,加强消费信贷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关键词阅读:消费金融

快来分享: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精彩推荐
银行离柜交易逾4500亿笔

2023-03-21 09:17:56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最新投诉数据来了!交通银行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最多,位居国有大行第一

2023-03-21 13:46:52来源:金融界

刘寅拟任富滇银行行长

2023-03-21 09:19:16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监管最新通报!交通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933.2件,连续四个季度位列国有银行首位

2023-03-21 13:29:13来源:金融界

金融场景遇上ChatGPT

2023-03-20 14:19:14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观察:理财“揽客”不能突破风险底线

2023-03-17 09:24:3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国潮有浦”助燃申城消费活力,浦发银行推出“三个一”促消费行动

2023-03-21 15:00:18来源:金融界资讯

监管层最新通报!过去一年,哪家银行的消费投诉最多?

2023-03-21 17:00:43来源:金融界

交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超万件,2021年信用卡逾期贷款率达4.15%

2023-03-21 15:54:20来源:金融界

上海农商银行顺利完成2023年上海市地方政府柜台债发售

2023-03-21 14:49:25来源:金融界资讯

专项债早发快用稳投资

2023-03-21 09:24:53来源:经济日报

国债开售当天就卖光!

2023-03-15 15:27:00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观察:提前还房贷,需慎重

2023-03-01 09:15:41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更多>>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理财产品快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