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打造中国特色营商环境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指出,上海始终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在优化国内营商环境任务中,上海也应主动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的责任,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对标国际先进版,为打造中国特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上海经验”。

  王俊寿表示,营商环境硬件犹如土壤,土地好,庄稼才能长得好;营商环境软件犹如空气,空气优,才能百业兴。营商环境“筑好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引好凤”。上海市自2018年起,每年岁末年初都会部署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23新年伊始已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优化营商环境还需从软件、硬件双向发力,双管齐下,进一步围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合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更好发挥上海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两会,王俊寿带来了关于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打造中国特色营商环境的提案。

  王俊寿分析,金融法治与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仍不匹配。一是金融法治体系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金融法治水平的国际认可度有待提高。二是部分金融法律法规与国际通行规则有效衔接不够,尤其是涉及离岸金融、跨境金融的法律适用和管辖权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金融领域立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足,地方金融立法有待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和协同治理机制需得到建立和完善。

  与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税收竞争力偏弱。一是企业税负结构性偏高、个人税负整体偏高,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等纳税指标排名落后。二是缺乏专门针对金融中心的税收支持政策,税收抵扣和优惠政策较少。三是税收透明度不足,缺乏高效、专业的税务服务。

  关于ESG发展水平,王俊寿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上海尚未形成系统的ESG法规、制度体系和投资机制;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偏低;ESG披露标准不统一,投资者保护、可持续投资、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刚处起步阶段。ESG水平可能会成为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王俊寿提出三点建议:

  (一)法治引领,提升国际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水平

  一是坚持法治思维引领,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以法治力量推进政治安定、社会安宁、经济安全,为营商环境营造安全大前提,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加强金融司法国际交流传播,提升我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国际化的仲裁和调解机制,探索建立更多适用国际通行的金融仲裁规则。三是加强地方金融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等提供制度保障。在浦东尤其是临港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跨省立法协同机制,重点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的联动认同。

  (二)政策支撑,打造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高地

  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临港新片区,探索制定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支持政策。一是扩大金融业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对重点发展的金融业细分行业和金融创新产品提供适度税收优惠。二是探索对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试点业务制定配套的税收优惠安排。三是对标国际标准,探索建立新的征管和纳税服务模式,增加纳税透明度,降低征纳成本,减少企业纳税费用。四是将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支付列入个税专项扣除的适用范围,使得中外资金融机构专业人才享受同等税改红利。

  (三)抓住机遇,促金融中心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ESG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法规制定,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保护。鼓励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企业ESG披露标准和透明度。二是优化绿色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推动金融绿色和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ESG生态体系,建设上海ESG投资国际合作促进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