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提升央企国企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性

  马骏「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的内在要求。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的跨境交易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当前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付仍有较大空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央企国企跨境使用人民币的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体量不匹配。尽管央企国企在我国对外贸易投资中占据重要位置,但鉴于对汇率风险相对不敏感、内部财务流程调整“菜单成本”较高,在跨境收付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央企在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不高,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体量和地位。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省属国有企业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使用占比也不高。

  其次,央企国企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具有相对优势,具备扩大跨境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潜在条件。扩大人民币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领域的结算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前,我国在大宗商品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等重点领域、东盟等重点地区已形成比较优势。央企国企在大宗商品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具备并理应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提高、更好发挥国际贸易计价功能的重点突破口。

  最后,央企国企跨境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提升抗风险能力、发挥示范带动效应。2022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和政策周期不同步,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但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其中一个重要支撑因素就是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提升,降低了跨境交易的货币错配风险。从企业经营策略层面来说,央企国企跨境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还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因此,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考虑将对外贸易投资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央企国企作为重点突破口,推动央企国企更好发挥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排头兵”“主力军”作用,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中的使用占比,在扩大使用中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提升央企国企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加强部门政策协同,从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予以激励,提高央企国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和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环境,不断营造人民币结算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是引导央企国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大局。国际业务占比高的央企国企应从国家战略和自身利益的双重选择出发,完善工作机制,树立“本币优先、本币结算”理念,逐步打破以往的交易惯性和路径依赖,实现业务能用尽用人民币。

  三是支持央企国企利用其在产业链和经贸合作中的影响力,在结算币种选择上争取更多话语权。一方面,发挥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在集团内企业、产业链上企业与境外企业之间的交易结算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发挥央企国企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的话语权,推动更多“走出去”企业使用本币结算。

  四是健全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持续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拓展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畅通人民币跨境循环。继续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全球布局,加强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人民币交易、投资、避险产品,为涉外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关键词阅读:马骏 央企国企 人民币跨境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