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曝光“隔空盗刷”骗局!
近年来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上到白发老人因不懂操作被网络“儿子”指导付钱骗走积蓄,中是网购群体被“快递理赔”转走资金,下有游戏代充诱骗儿童挥霍父母余额,这些花式骗局导致居民的资金安全受到侵害。
315晚会指出“隔空盗刷”骗局,呼吁大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索要自身信息、支付账户的行为,谨防被骗。
01
“隔空盗刷”层出不穷
隔空盗刷是一种钓鱼骗局,是指不法分子获取用户支付信息后,利用手机软件隔空盗刷市民付款码、利用小额“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通、银行卡开通闪付功能等条件盗刷账户内资金的行为。不法分子实行“隔空盗刷”之前伪装成某某官方向居民发送短信,用医保社保、快递理赔、ETC禁用等方式诱导居民登录指定网站输入自身信息最终实行盗刷,导致居民防不胜防。
隔空盗刷的方式多种多样,「支付百科」从老人、青年、儿童三个群体曝光不法分子的盗刷方式。
老人篇:不法分子利用老人不熟悉智能机、不熟悉网络操作的心理,冒充社保局等政府单位“通知”社保信息异常,电话或者视频诱导老人登录网站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信息,将老人的钱转到其他账户。
青年篇:随着青年网民网购的数量增加,快递理赔成为常见现象,不法分子向消费者发出“快递理赔”短信通知,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完成理赔操作,最终将资金转移。
儿童篇:近期有不法分子诱导儿童向游戏内充值,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指导”儿童找到父母身份证、银行卡或其他支付账户转移资金。
另外,隔空盗刷中有一种“短信嗅探”手段,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接收短信的情况下,通过植入手机木马或者设立伪基站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短信内容,其中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的短信验证码都能获得,这也就导致在不知情时被盗刷的概率增加。
02
“隔空盗刷”如何防范?
盗刷的方式可能层出不穷,其中个人信息、支付账户相关的资料至关重要。想要防范隔空盗刷的发生,用户首先要保护好基本信息不外泄,在银行、自动取款机等需要输入账户、密码的地点注意周围的人或者微型摄像头,避免在不知情时信息泄露。
如果手机突然收到大量不明验证码或者信号从5/4G突然降到2G可以考虑暂时关机,或者联系银行冻结银行卡避免资金损失。
最后给广大读者再次提醒,谨记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短信验证码、密码等关键词不随意泄露,不明链接、不明网站不随意点击,不在公共场所展露二维码等,就能极大地避免隔空盗刷事件的发生。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