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频频提前终止,原因何在?

  银行理财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投资者的情绪。最近,“部分理财产品又现提前退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为什么理财产品会出现提前终止的情况?这意味着什么?带着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1

  部分理财产品为何会选择提前终止?

  据普益标准监测,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一般而言,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会详细列示出:当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国家金融政策调整、所投资产信用状况变化等导致产品无法存续或继续存续无法实现投资目标时,产品管理人将有权按照产品资金的实际运作情况,主动终止产品。

  从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中不难发现,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但核心均在“保障投资者权益”:一是经产品管理人综合研判认为,因后续存在不可控市场因素,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二是该产品的投资业绩不及预期,触发了部分提前终止条款;三是因为产品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产品规模过小甚至可能无法支撑产品运作成本,为保障投资者利益,从而进行提前终止操作。

  据普益标准高级研究员秦婧观察,近期部分机构产品提前终止与产品规模下降有一定关系,当产品规模下降到一定程度,产品组合的配置选择将更为受限,配置分散度也会降低,增高产品风险。同时规模的减少也会降低机构管理费用的收入,甚至造成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的情况。

  2

  提前终止一定意味着产品表现不佳吗?

  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或理财公司主动对产品“按下终止键”,并非因产品短期业绩不达标或运营管理出现问题的逃避之举。

  某银行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理财产品终止本身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操作,大多数是因为产品规模太小,参考监管对公募行业迷你基金清盘处置要求,规模太小不利于后续投资管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所以提前终止。

  “少数产品选择提前终止,意味着该产品终止策略优于存续运作,这对多数投资者来说并非坏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此前,受特殊环境影响,市场波动加剧,导致部分理财净值波动加剧,甚至出现浮亏,这正是考验理财产品管理能力的时候。

  3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哪些意义?

  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核心是基于机构专业的判断,一方面,可以帮助持有相应产品的投资者提前规避上升的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中去。

  对于银行或理财公司来说,及时终止个别理财产品,也有益于理财机构保持经营质效。秦婧认为,一是有利于理财机构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节省精力打造拳头和绩优产品;二是有助于自身积累产品创设及运作经验,更有针对性地对理财产品线进行调整布局,创设出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新产品;三是可以更专注于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内部提升上,强化机构核心竞争力;四是有利于机构在“真净值”时代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特征,通过良性的行业合作与竞争探索创新产品,推动理财产品转型升级,做精做优产品体系,促进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

  4

  机构应如何减少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

  尽管不必谈“提前终止”色变,但为了打造更为稳健、安心的理财投资旅程,银行及理财公司必须增强自身硬实力,才能赢得投资者长久的青睐。

  具体到落实层面,秦婧认为,一是加强内功修炼,深化宏观研究、行业研究、大类资产研究,积极寻找行业轮动和风格切换中的阶段性投资机会;二是采取灵活稳健的投资策略,谨慎选择投资标的,合理设置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平衡收益与风险,尽量减小产品净值波动;三是加强风险内控管理,完善直投资产、外部合作机构、代销产品的筛选准入机制,持续进行风险评估、跟踪、预警和整改,根据风险事件及时调整产品仓位、投资策略以及产品发行计划,保证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为了更好地寻求投资者的理解,秦婧建议,银行及理财公司首先应对投资者可能出现的疑虑进行及时解答,向投资者详细分析产品提前终止的主要原因及底层逻辑,明确表示产品提前终止并不意味着发生亏损;同步通过自有宣传渠道或权威媒体资源,及时发布相关主题文章,避免市场误读误解。另外,渠道端理财经理需向客户提供及时的顾问服务,主动帮助客户重新规划资产配置方案,为其选择更稳健的替代产品,让投资者感受到有温度的理财服务,并助力投资者实现理财“获得感”。

关键词阅读: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