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频遭罚
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罚单数量及金额连创新高。
又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被罚!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近日披露的信息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因贷前审查不审慎以及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处以罚款100万元。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开业的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17家收到罚单。其中,长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多次被监管处罚,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不规范是行业顽疾。
“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上,合规经营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用好金融科技手段,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早发现、早处置。
17家持牌消金公司受罚
除了马上消费金融外,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1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曾收到监管罚单,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
从罚款金额来看,有六家机构收到百万元级别罚单。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均被罚290万元,并列榜首。具体来看,金美信消费金融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招联消费金融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以及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
长银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部分联合贷款业务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足、部分存量贷款业务浮利分费、监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的违法违规事实被罚160万元,成为收到行业第二大罚单的消费金融机构。
而中银消费金融因在2016年7月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罚没合计138.68万元,是目前第三大罚单。另外,中银消费金融还因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存在以贷收费行为被罚100万元。
还有一个百万罚单给了尚诚消费金融,原因是线上个人贷款业务违规。截至2020年6月,尚诚消费金融线上个贷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且未按规定有效识别客户身份。
此外,北银消费金融因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有效性不足,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被罚80万元;小米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50万元;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罚40万元。
消费贷资金管理不到位
从消费金融机构被罚原因看,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违规采集信用信息和违反个人征信规定;二是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三是夸大、误导营销,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四是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
“这几个方面也是近两年监管方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比较多的领域。其中,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是行业顽疾,而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是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重点。”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记者表示。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去年被罚的消费金融机构中,包括小米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存在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此前,湖北消费金融由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被罚;金美信消费金融也曾因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被重罚290万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罚单数量及金额连创新高,反映出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精进,违规机构已难以藏身。
于百程判断,随着互联网贷款、征信等相关监管办法的落地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将更加常态化。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合规经营也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近两年以来监管处罚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的业务合规提供了警示参考。
苏筱芮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及具体的授信管理流程,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此外,机构还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对内部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关键词阅读:消费金融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