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不可信!金融代理投诉套路多
随着国家加大力度严惩“老赖”等失信被执行人,一些非法中介也发现了“商机”,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肆意进行网络诈骗。多地警方在接到金融机构报案后,正对此类案件进行打击,维护国家正常金融秩序,并提醒广大消费者切不可亲信此类骗局。
近日,新网银行协助云南昭通警方,侦办一起涉嫌通过违法的方式进行征信修复的案件,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并予以处罚。案件涉及的其它线索目前尚在进一步侦办中。
此外,近期新网银行向赣州公安机关提供了一起涉嫌“非法代理投诉”的刑事案件线索,当事人因个人信用逾期,轻信网络宣传,企图借助非法中介机构进行代理投诉。当地警方在接到银行报案之后,也已经立案,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之中。
上述两起案件,均为近年来典型的“非法代理投诉”案件,当事人轻信非法中介机构,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会因触犯法律被加重处罚,非法中介机构不仅是“知法犯法”,也会让本就存在信用逾期问题的当事人雪上加霜。
事实上,“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不存在的,本身就是非法中介机构创造出来的一种“噱头”,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诈骗,往往借助的是部分网友对“征信”的一知半解,一些消费者又急于修复“征信”,从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网上打着所谓“征信代理”“征信洗白”“协商还款”“代客维权”的中介机构,背后往往是组织化、流水化作业的专业黑灰产团伙,借“代理投诉”之名,行网络诈骗的勾当。为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早在2022年4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打击,多地警方也在“百日行动”期间打掉了一批违法中介机构。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个人征信情况是重要的个人隐私和金融通行证,考虑到此类灰黑产具有运作模式“产业化”、宣传方式“网络化”、蔓延态势“扩散化”等特征,往往利用部分消费者的侥幸心理来进行作案,唯有坚持“零容忍”态度,并强化消费者的征信教育,才能长治久安、标本兼治。
总之,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必须牢记:“征信修复”不可信,凡是声称合法的、收费的征信修复,其实都是骗局。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