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明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回正成业界共识 银行股估值有望持续修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席卷之下,国内银行业的净利润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同比下降。市场预计,2021年银行业减费让利的力度将有所减小,净利差的下降幅度也将有所收窄,预计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将触底反弹。

  但不良贷款压力的阴霾或将延续至未来数年。资产质量问题凸显之下,银行业将面临一定的资本、拨备和流动性补充的压力,迫使银行向着轻型化、综合化转型。在此过程中,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逐渐恢复。

  由于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持乐观预期,市场分析人士较为看好明年银行股表现。中信建投分析认为,明年银行业主基调是化解存量、盈利转正。“化解存量有利于行业整体估值修复,盈利转正将显著改善ROE提升估值。因此看好明年银行股行情,但从节奏上,更加看好一季度以后板块表现。”

  银行盈利增速有望触底反弹

  银行明年的净利润将触底反弹,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预计2021年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由负转正,明年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或将达到2%到3%,”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在他看来,明年银行让利力度有望下降,而银行的营业收入也将稳定增加,同时,拨备计提对利润的侵蚀程度也将有所下降。

  实际上,在监管的窗口指导下,商业银行普遍在今年增加了拨备覆盖率,一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此前大幅提高,多家银行计提大量的信用减值损失,成为导致今年银行净利润增速为负的重要因素。

  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但这一降幅已经比二季度有所收窄。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鸿认为,考虑到今年的基数较低,明年银行利润增速可能到5%附近。从量的角度来说,明年信贷规模的投放将回到常态;从价的角度看,明年LPR继续降低的可能性较小,如果通胀上行压力增加,存在小幅上调的可能。

  今年,央行两次降低MLF利率共30个基点,1年期LPR降低3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降低15个基点,叠加今年负债端成本上行,银行利息净收入普遍下降。2020年下半年之后LPR利率并没有调整,但是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利率相对LPR加点的比例有所减少,减点的比例有所增加。

  “整体上居民和企业的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体现了LPR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刘鸿表示。在2020年三季度末,企业票据融资利率较之前明显上行,这与金融市场利率上行直接相关。由此带来了三季度银行加权贷款利率比二季度小幅上行。

  刘鸿预计,目前国内经济逐步复苏,LPR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不高。“未来要降低实体的融资成本,需要降低贷款相对LPR加点的比例,增加贷款对LPR减点的比例。到了明年随着疫苗的使用,经济活动可能进一步恢复,通胀可能从目前的低位回到正常区间。”

  此外,陈卫东还预计,2021年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中国商业银行负债规模增速将达到10%-11%,增速将较2020年有所放缓。同时,中长期贷款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存款结构也将有所调整。

  化解不良贷款仍是重任

  在影响银行净利润的因素中,不良贷款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银行业的不良率还将继续上升,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导致部分贷款的风险暴露滞后,银行的拨备计提与核销力度仍将较大。

  受疫情影响,今年监管层要求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延期还本付息。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进一步延长延期还本付息的时间限制。近日银保监会还公开表示,确保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不影响企业的征信记录,继续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缓解小微企业的转贷资金压力。

  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精准帮助了小微企业渡过疫情带来的难关,但也引发了银行业界对于明年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不良的上升。”一位城商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一些较为优质的企业也出现了违约的情况,一方面,银行在贷款的资产质量上继续进行严格管控,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应延尽延”的措施,明年银行仍要继续加大不良处置的力度。

  陈卫东也认为,2021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压力将逐步释放。信用风险释放一般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2020年以来,银行展期、无还本续贷的贷款比例明显上升,部分风险尚未充分反映在五级分类指标中。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的概率较大,预计年底将达到2%-2.2%。

  在他看来,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质量防控压力加大,不良很有可能会达到近年来的高点。“经济增速表现不佳的地区资产质量防控压力较大,这些资产多通过嵌套配置在涉及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项目,易产生传染性风险。”

  监管层对此也早有预案。今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多次发言,要求提前加大拨备提取,备足备好未来抵御风险的“弹药”,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疫情之下,不良资产会反弹是必然。而且越往后反弹的幅度越大,未来两三年这个影响都会有。”

  针对不良的上升,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经有所动作。今年年底,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向其专门实施债转股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建信投资增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300 亿元,这也被业内看做是拉开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增资序幕,以防范未来可能增加的银行不良。

  今年以来,各级资产管理公司(AMC)也增加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计划。一位熟悉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未来几年随着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上升以及化解不良力度的增加,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或将迎来一波较好的增长期。

  不过,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则认为,银行资产质量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呈现正相关性,预计随着国内疫情进一步控制和内需持续恢复,资产质量压力将边际缓释。

  轻型化转型成银行发展主旋律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压力凸显,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更是逐季下降,部分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强。有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银行业将面临一定的资本、拨备和流动性补充压力。在此背景之下,银行发展资本金占用较小的业务、向轻型化转型显得更加紧迫。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轻型化是2021年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力财富管理,转向轻资本业务,优秀银行将凭借差异化禀赋脱颖而出。国内银行财富管理成长空间仍大,未来主动管理转型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实际上,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提出轻型化转型,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都曾在业绩报告中表示要推动轻型化发展。

  一位银行战略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几年,该行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加中间收入的占比,着力发展一些对资本金占用较小的业务。与此前着重大型企业贷款相比,未来银行将更加侧重于零售业务,在此基础上附加金融科技能力,进一步转向轻型银行模式。

  此外,综合化发展也被业内视为重要的转型方向。银行的场景化趋势正在逐渐显现,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已在场景化方面有所突破。如招商银行的“线上门店”等场景化服务,帮助其在疫情期间的MAU指标(月活跃用户数)不降反升;而兴业银行借助场景生态圈,实现触达客户和生态圈上下游的目标。

  陈卫东表示,结合场景的建设,银行将金融与居民消费以及企业行为深度结合,批量化获客、精准化服务、针对性风控等技术,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核心发展趋势。场景建设通过平台化的建设与运营,将同一场景下的多重服务集合,降低企业融资服务的成本,为实体经济赋能增效,带动场景下的消费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

  银行估值或将持续修复

  市场对银行业未来业绩预期的向好,提升了对于银行股板块未来表示的信心。对于明年银行板块的估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或将持续修正。

  刘鸿认为,银行股的走势既受到大盘的影响,也受到银行业自身业绩的影响。银行股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有较好的表现。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当前行业估值处于绝对底部,银行股向下空间较小。而在资产质量,尤其是非标和平台贷款等隐性不良逐渐修复的大背景下,破净现象或将有所缓解,未来行业算术平均PB将从目前的0.82倍修复至0.9倍到1倍。

  “在各类型银行中,明年更加看好估值低的股份制银行。”杨荣表示,风险处置力度将成为估值修复的核心点,而股份制银行存量风险处置力度空前。他指出,关注类占比下降和NIM优势突出是最为关键性的指标。

  此外,国泰君安银行业高级分析师袁梓芳此前也发文称,看好2021年全年银行股绝对收益投资机会,维持增持评级。

  袁梓芳预计,2021年经济持续修复,经济复苏动能将主要由消费、出口主要带动,投资端相对平稳,核心改善在制造业投资。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总体稳健、慎用总量宽松、强调精准导向基调,较2020年边际上略有收紧,推动银行量跌价稳。经济持续复苏,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将利好银行股。

关键词阅读:拨备覆盖率 NIM MLF 银行板块 银行股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