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年内431家银行网点关门,老年人需要担心吗?
4月7日,“年内431家银行网点关门”登上微博热搜。
有媒体统计,根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截至4月6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3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不少网友看到后认为,这是“降低成本,正常操作”“这是必然,很多业务可以通过网银办理了”。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担心老年人不方便,“不会上网的人怎么办?”“老年人还是去柜台办里业务好”。
为何要裁撤、缩减营业网点?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在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银行为了降低营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同业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加大网上交易量,提高交易离柜率。
随着网上交易量的增加,不少银行交易离柜率越来越高,大部分交易行为都可以通过电子渠道线上办理,银行交易行为对营业网点的柜台办理依赖程度越来越低。
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线上交易最大程度满足线上交易需求,是银行业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选择裁撤网点也就在所难免。
银行网点会消失吗?
即便裁撤网点是银行业不得不面临的抉择,但并非所有的网点裁撤都完全符合现实需求。
在现实中,比如现金存储,比如老龄对象等不能使用线上交易的特殊群体,都仍然迫切需要传统柜台交易。
在农村、基层社区、小区集中区域等地,小额传统银行网点交易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地方随着银行网点的裁撤,给居民尤其是老龄对象等特殊群体造成不便,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服务缺位与短板。
比如,2020年底,工商银行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分行申请对克拉玛依阳光支行终止营业,就因该支行网点毗邻农贸市场,小区人口密集,老年及高龄人员较多,终止营业将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被监管驳回。
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银保监分局不予同意阿荣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二储蓄所终止营业。
对于网友担心的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监管部门也出台了政策。
3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对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提出了16条要求。
比如要求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明确银行保险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发展服务老年人的特色网点。同时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和应急保障措施。
其中,明确商业银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等。
银行网点转型要因势而“动”
银行网点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应如何因势而“动”、保持网点的运营效率,成为部分银行关注的重点。
首先要“动一动”人员配置,业内人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因为现在大部分业务都能在线上完成,所以其所在的网点鼓励柜员转型做零售,从储蓄员工变为营销人员。
与此同时,银行纷纷将创新点子落到设立特色网点上。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地铁一号线古城站附近的建行发现,其“劳动者港湾”配备有饮水机、休息桌椅、图书、WiFi、手机充电器等服务设施以及雨具、急救箱,主打“服务劳动者休憩”的概念。
此外,改造成咖啡厅或进行特定文创主题装修也是大部分银行网点“改头换面”的基本路径。头部银行还会探索提供与出国留学、旅游等具体场景相关的服务,像某股份行的示范网点内就能实现旅行报团。
不过,究竟能对银行网点的这种外在转型打几分,仍是个未知数。
关键词阅读:银行网点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