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5月27日消息 今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6倍,比2019年1-4月份增长49.6%,两年平均增长22.3%;4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7%,两年平均增长22.6%,比3月份加快10.7个百分点。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发表相关的观点。
她称:“伴随内需恢复、外需旺盛、产品价格回升,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大部分行业利润都有所改善。其中,制造业利润改善最为突出。”
前4个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4倍,两年平均增长25.1%,两年平均增速高于采矿业(14.7%)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从不同细分行业盈利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等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两年平均增速仍然为负。
“由于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未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部分消费品工业行业盈利改善相对较慢。同时,经济恢复的不平衡也带来不同行业利润改善的不平衡。”她表示。
今年以来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环保政策趋严等影响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看,4月末采矿业该成本累计为68.88元,较上年末降低5.2元,也较上月降低0.35元。而制造业该成本为83.69元,较上年末仅降低0.28元,较上月上升0.16元。
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加工等原材料相关行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总体较上年末下降,而偏中游的设备类制造业、下游部分消费品行业成本有所上升。需求回升拉动利润上升,成本上升拉低利润增长,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对比,中游行业的需求相对旺盛,成本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看到装备制造、高技术类制造业盈利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23.2%、38.9%。下游消费品行业需求恢复较慢,成本上升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她认为,未来工业企业盈利将保持较快增长,政策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关注企业成本上升问题: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仍有上涨压力,需要做好市场监测,加强相关商品的供需调节,打击恶意炒作等行为,保持物价的总体稳定。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和经济绿色转型目标下,严控传统产能等政策叠加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相关行业将受到较大影响,需要做好应对预案。
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5月26日已突破6.4,需关注汇率升值对相关出口企业、行业的影响。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