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披露收官!过半数银行净利双位数增长,江浙沪“天团”占据C位
近日,上市银行一季报披露落幕。整体来看,在2022年一季度,多数商业银行以良好业绩实现今年“稳开局”,过半数银行实现了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特别是位处“江浙沪”地区的银行,更是牢牢占据全行业排行榜的前十名。
“江浙沪”银行占据C位
据数据统计,在2022年一季度,国有银行整体实现平稳开局,特别是邮储银行“亮眼”的业绩颇受市场瞩目,成为市场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国有银行。
业绩显示,今年一季度,邮储银行营收增长10.1%,净利润增速为17.8%,夺得国有行增幅榜首。紧随其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4%、7.0%、6.8%、6.3%、及5.7%。
在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民生银行外,8家股份制银行均实现净利润、营收的正增长,甚至2/3的股份制银行还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平安银行以26.8%的净利润增速“夺冠”。
同时,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还有宁波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8%、15.6%、12.5%、11.8%、10.9%。不过,民生银行明显“掉队”,一季度营收增速为-14.9%,净利润增速为-6.9%。
除此之外,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城农商行表现“惊人”。在A股42家商业银行中,净利润增速排名前十的银行中,长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占据7个席位,特别是杭州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长31.4%,营收增长15.7%,居于全行业第一。
张家港银行、沪农商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及南京银行同样表现亮眼,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7%、29.1%、26.0%、23.4%、22.5%、22.3%,分别占据全行业排名的第二位、第三位、第六位、第七位、第八位及第九位。
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在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率较为充足,特别是宁波银行维持优异的表现,不良率仅为0.77%,为42家上市银行中最低;常熟银行以0.81%的不良率紧随其后,位居行业第二;杭州银行、邮储银行则并列行业第三,不良率均为0.82%。
在过去一年里,由于受到涉房企业政策趋紧等因素影响,市场普遍对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给予关注。今年一季度,从全行业来看,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银行普遍不良率相对较高,例如,郑州银行不良率高达1.8%,为全行业不良率的最高。
对于不良率的高企,在业绩发布会上,郑州银行表示,今后,一方面密切关注受汛情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加强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判和准入;另一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等,推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求得平衡发展。
不过,也有银行采取更为主动措施,并持续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例如平安银行,今年一季度累计核销贷款130.33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81.28亿元,同比增长32.4%。
在拨备覆盖率上,多数银行均加大拨备计提,在A股42家银行中累计近30余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200%,甚至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及无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超过500%。同时,张家港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等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400%。
不过,近期为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国常会公告称,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 美国仪器公司因关税及涨价调整产品价格,利好国产仪器进口替代
- 对标星链!亚马逊发射首批27颗“柯伊伯”互联网卫星,商业航天产业处于爆发前夜
- 美国消费者抢购,排到数百米开外!中国消费电子释放全球化红利
- AIAgent又一新产品发布,多家科技巨头持续加码
- 虚拟电厂作用愈发凸显,未来3~5年或迎快速发展期
- 中信证券:钢铁行业有望进入“供给侧改革3.0”
- 中信证券:核准大超预期,AI及核聚变等助力核电零部件板块业绩与估值共振
- 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今年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我国核电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 加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监管,AI+政务有望持续加速落地
- 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虚拟电厂或成为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