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海南鲁迅中学校园,工商银行与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数字人民币智慧学生证。
据了解,在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生手机不入校园的政策环境下,为满足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需求,解决学生日常消费以及出行安全等问题,工商银行与通信运营商联手打造了该产品。该产品具有数字人民币硬钱包、GPS定位、亲情通话、紧急求助、电子围栏等功能。数字人民币智慧学生证内置NFC模块,可为校方、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同时,学生证加载了亲情互拨、课堂模式、安全定位等功能。
项目实施后,学生在校园内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智慧学生证实现一卡通应用。学校可遴选校园内外优质商户通过加载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方式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场景。家长可以通过智慧学生证了解孩子们的消费情况,还能够方便快捷地给孩子们转入生活费。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这并非数字人民币首次落地校园场景。近期,也有多家大行将数字人民币相关服务引入校园,不少高校更成为银行的布局重点。
5月10日,农业银行重庆分行与西南大学签署了“十四五”时期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数字人民币校园场景应用试点高校”,试点落地后,该校师生可在校内超市、周边商圈及交通车乘坐等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后续将拓展学费缴纳、饭卡充值、水电费缴纳等场景。同日,农业银行宁波分行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办数字人民币银校全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双方明确未来10年内将深入拓展校内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银行与高校业务合作新模式。
4月初,数字人民币中国人民大学试点仪式启动。据悉,该试点项目由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发起。目前,校园纪念品商店已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中国人民大学学校超市、餐饮联营单位等将逐步开通数字人民币结算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鹭认为,“进校园”是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定向化场景,对于场景的渗透和特定人群的接受度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大学校园内部的消费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具有高频且固定的特征,与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大学校园中的年轻群体更容易接受数字化新生事物,由“获客”转变为“活客”的概率更高,还有可能产生校园之外使用的“溢出效应”。宋鹭认为,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校园应用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一方面,各试点地区可以将更多学校纳入试点应用场景之中,并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以数字人民币应用为切入点,智慧校园建设将获得更多赋能,伴随校园应用场景的扩展,也将为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参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机会。
关键词阅读:数字人民币





- 多元金融板块引领A股大潮崛起,金融创新助推市场新活力,机构扎堆布局抢滩!
- 人形机器人突破新里程!我国市场规模有望六年暴增至近400亿,领军企业强势布局各领域!
- 反内卷持续推进叠加成本下行双重驱动,两家水泥区域龙头业绩预喜
-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
- 多晶硅价格止跌回升,光伏行业迎政策护航与行业自律
- 全球PCB产值稳步增长,AI资本开支催热底层材料赛道
- 阿里开源WebSailor网络智能体,机构称AI Agent智能体经济已经全新开启
- 大模型网络硬件架构的关键部件,交换机重要性日益凸显
- 特朗普拟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纽约铜盘中暴涨17%创196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 工业富联业绩大涨,印证全球AI算力建设加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