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回应市场关切 别让金融虚假信息肆意“冲浪”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不时传出有关金融机构的不实信息,虽然事后都被证伪,及时避免更为恶劣的影响,但在社交媒体链式传播的背景下,金融虚假信息的潜在危害值得充分重视。
政策信息跑偏,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不一,具体到金融行业,信息传递不畅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基层金融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若因流言广泛传播而造成流动性风险,甚至伤及市场预期和稳定性,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因此,对待性质特殊的金融虚假信息,相关各方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以积极主动姿态,披露事实回应关切。近段时间以来出现多次涉及金融行业虚假信息传播,甚至出现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等现象,正是从反面说明了“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金融相关信息天然具有不对称性,金融机构和公众在信息的完备、及时和专业等方面,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状态。如果所谓“内幕人士”掌握信息出口并使之成为一门生意,再被“有心之人”横加利用,信息难以证伪,原本应该多元化的意见场趋向“一言堂”,理性战胜非理性将变得更为困难。而且,金融风险事件容易触动公众神经,如果相关方面未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理,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悬而未决,面对财产权利的巨大不确定性,恐慌情绪很可能加速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归根结底,仍是要回到理性沟通、及时澄清事实的道路上来。
情绪太多而事实太少,很多时候是上网“冲浪”的常态,导致网络友邻无论利益相关与否,都沉浸在自己筑起的信息茧房之中。通过权威第三方,如监管机构层面的发声、背书自然有利于弥合当事双方嫌隙,但要从根本上破解信任难题,最重要的仍是机构层面及时、迅速对外发布信息,让客户及公众能及时掌握问题解决进度。事实多一点,情绪就少一点。
此外,媒体也要把权威信息及时扩散出去,保证意见场上有多元声音存在;面对个别扰乱正常传播秩序的别有用心的行为,社交媒体平台方要加强把关,相关法律法规也应适时予以整治。
总之,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激浊扬清,让网络重回清朗,保证金融信息有序流动,不让虚假信息肆意“冲浪”。
关键词阅读:金融虚假信息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