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3时,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本次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调整后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由4.25%-4.5%升至4.5%-4.75%。
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8次共450个基点。与以往加息幅度达到50至75个基点相比,本次美联储加息幅度明显收窄,且在声明中释放出更偏“鸽派”的信号,这是否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即将迎来“落幕”?
从美国经济数据来看,当前,最令人忧心的通胀形势已经好转,这或为美联储退出加息通道提供支撑。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5%,为连续第6个月下滑,同时也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核心CPI当月同比上涨5.7%,低于前值的6%。美联储也在议息会议声明中表示,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均温和增长,就业增长强劲,通货膨胀有所缓解。
不过当前,美联储对美国是否已彻底摆脱通胀“阴影”尚无定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依然过高,美联储也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确信通胀正处于持续下降的轨道上。目前,美联储依然坚持将“通胀率恢复到2%”设为目标,因此,继续坚持适当的加息具有必要性。
尽管目前谈论是否停止加息也许还为时尚早,但从去年12月开始,美联储加息步伐已开始放缓,可以说“激进加息”的时期正在过去。这背后,有多方因素影响:尽管美国 2022 年四季度实际 GDP(季调)环比折年率 2.9%好于预期,但较三季度仍有所下降,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增长、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低于前一季度。最新公布的2023年 1月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仅为46.8和46.6,同时去年12月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也均已跌破荣枯线,表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成本已连续六个季度至少环比上涨1%。考虑到经济实现“软着陆”压力较大,去年“激进加息”对需求、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放缓步调是必然的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美联储后续大概率仍有两次幅度在25个基点的加息,从而在5月份达到终值利率5%-5.25%;考虑到美国通胀率年底前难以降到合意区间,如果最终美国并未出现衰退,不排除后面美联储会择机再加息。不过尽管当前距离“落幕”还有距离,各国需关注政策退出时对全球金融市场、汇率的影响,提前布局应对,对市场风格切换有所防备。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
- 重磅利好再袭,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超亿元订单激发万亿级市场潜力!
- A股再迎重磅利好!财政部新规撬动万亿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银行股年内9次被举牌
- 国产减重新药在深圳开出首张处方,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顽固性肥胖患者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国产开源芯片生态加速成型
- “反内卷”,刷屏!过去一周券商发布176篇主题研报、召开79场主题路演
- 线下市场销售额增长超800%!东北地区空调需求爆棚,新轮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 三星正建苹果折叠屏专用产线,设备更换等工作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已批复2220亿!最高或增加3.15万亿资金,险资调研超8000次积极“布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