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3时,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本次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调整后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由4.25%-4.5%升至4.5%-4.75%。
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8次共450个基点。与以往加息幅度达到50至75个基点相比,本次美联储加息幅度明显收窄,且在声明中释放出更偏“鸽派”的信号,这是否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即将迎来“落幕”?
从美国经济数据来看,当前,最令人忧心的通胀形势已经好转,这或为美联储退出加息通道提供支撑。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5%,为连续第6个月下滑,同时也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核心CPI当月同比上涨5.7%,低于前值的6%。美联储也在议息会议声明中表示,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均温和增长,就业增长强劲,通货膨胀有所缓解。
不过当前,美联储对美国是否已彻底摆脱通胀“阴影”尚无定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依然过高,美联储也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确信通胀正处于持续下降的轨道上。目前,美联储依然坚持将“通胀率恢复到2%”设为目标,因此,继续坚持适当的加息具有必要性。
尽管目前谈论是否停止加息也许还为时尚早,但从去年12月开始,美联储加息步伐已开始放缓,可以说“激进加息”的时期正在过去。这背后,有多方因素影响:尽管美国 2022 年四季度实际 GDP(季调)环比折年率 2.9%好于预期,但较三季度仍有所下降,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增长、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低于前一季度。最新公布的2023年 1月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仅为46.8和46.6,同时去年12月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也均已跌破荣枯线,表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成本已连续六个季度至少环比上涨1%。考虑到经济实现“软着陆”压力较大,去年“激进加息”对需求、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放缓步调是必然的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美联储后续大概率仍有两次幅度在25个基点的加息,从而在5月份达到终值利率5%-5.25%;考虑到美国通胀率年底前难以降到合意区间,如果最终美国并未出现衰退,不排除后面美联储会择机再加息。不过尽管当前距离“落幕”还有距离,各国需关注政策退出时对全球金融市场、汇率的影响,提前布局应对,对市场风格切换有所防备。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