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3时,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本次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调整后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由4.25%-4.5%升至4.5%-4.75%。
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8次共450个基点。与以往加息幅度达到50至75个基点相比,本次美联储加息幅度明显收窄,且在声明中释放出更偏“鸽派”的信号,这是否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即将迎来“落幕”?
从美国经济数据来看,当前,最令人忧心的通胀形势已经好转,这或为美联储退出加息通道提供支撑。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5%,为连续第6个月下滑,同时也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核心CPI当月同比上涨5.7%,低于前值的6%。美联储也在议息会议声明中表示,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均温和增长,就业增长强劲,通货膨胀有所缓解。
不过当前,美联储对美国是否已彻底摆脱通胀“阴影”尚无定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依然过高,美联储也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确信通胀正处于持续下降的轨道上。目前,美联储依然坚持将“通胀率恢复到2%”设为目标,因此,继续坚持适当的加息具有必要性。
尽管目前谈论是否停止加息也许还为时尚早,但从去年12月开始,美联储加息步伐已开始放缓,可以说“激进加息”的时期正在过去。这背后,有多方因素影响:尽管美国 2022 年四季度实际 GDP(季调)环比折年率 2.9%好于预期,但较三季度仍有所下降,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增长、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低于前一季度。最新公布的2023年 1月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仅为46.8和46.6,同时去年12月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也均已跌破荣枯线,表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成本已连续六个季度至少环比上涨1%。考虑到经济实现“软着陆”压力较大,去年“激进加息”对需求、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放缓步调是必然的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美联储后续大概率仍有两次幅度在25个基点的加息,从而在5月份达到终值利率5%-5.25%;考虑到美国通胀率年底前难以降到合意区间,如果最终美国并未出现衰退,不排除后面美联储会择机再加息。不过尽管当前距离“落幕”还有距离,各国需关注政策退出时对全球金融市场、汇率的影响,提前布局应对,对市场风格切换有所防备。




- 机器人,这一方向或有预期差!
-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制成功
- 阿里启动近千人招聘,涉及夸克、AI眼镜等C端业务
- 国家数据局将推10多项数据要素政策,相关龙头企业有受益
- 发改委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深海科技潜力巨大
- 3700点得而复失,券商板块盘中巨震!未来金融股还有哪些机遇?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