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958家,从业人员5.71万人,实收资本7634.05亿元,贷款余额9085.85亿元。全国小贷公司从顶峰时期的近万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下降至目前不到6000家、从业人员不足6万人,行业呈现逐年收缩态势。
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产物,对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就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小贷行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3年左右,行业整体进入繁荣发展期,到2015年末,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9412亿元,2017年更是“触顶”达到9799亿元。不过,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小贷行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包括发展不平衡、法律地位不明确、监管归属不清、制度建设滞后、合规经营意识差,等等。
伴随着行业整顿的持续,小贷行业洗牌也将不断加速。一方面,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经营不规范的小贷公司被清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贷公司抱团取暖,加快重组合并。此外,还有部分小贷公司进行深度转型,申请新的金融业务。诸多因素都导致小贷公司数量下降,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其生存门槛被不断提升。
严监管提高了行业淘汰率,也增强了行业抗风险能力。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以“刮骨疗毒”之势持续整顿小贷行业,目的正在于剔除小贷行业的“沉疴旧疾”,使行业的整体发展提质增效。
作为补充传统金融供给的一支力量,小贷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大浪淘沙之后,目前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多为合规经营、实力较强、定位精准的公司。实际上,由于业内绝大部分公司因外部融资渠道受限,主要依赖自有资金运营,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即使发生风险,外部性也相对有限。
当前,拥有经营能力、坚守合规底线的小贷公司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在进一步规范其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继续明确和划定合规范围,消除各界对行业的误解,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这些“散兵游勇”能够继续发光发热,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另一方面,从业机构需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初心、聚焦主业,充分挖掘普惠金融的资金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与科技水平,打造自身差异化、特色化业务,在多层次信贷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自身特色,发挥应有的价值。





- 多元金融板块引领A股大潮崛起,金融创新助推市场新活力,机构扎堆布局抢滩!
- 人形机器人突破新里程!我国市场规模有望六年暴增至近400亿,领军企业强势布局各领域!
- 反内卷持续推进叠加成本下行双重驱动,两家水泥区域龙头业绩预喜
-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
- 多晶硅价格止跌回升,光伏行业迎政策护航与行业自律
- 全球PCB产值稳步增长,AI资本开支催热底层材料赛道
- 阿里开源WebSailor网络智能体,机构称AI Agent智能体经济已经全新开启
- 大模型网络硬件架构的关键部件,交换机重要性日益凸显
- 特朗普拟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纽约铜盘中暴涨17%创196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 工业富联业绩大涨,印证全球AI算力建设加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