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958家,从业人员5.71万人,实收资本7634.05亿元,贷款余额9085.85亿元。全国小贷公司从顶峰时期的近万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下降至目前不到6000家、从业人员不足6万人,行业呈现逐年收缩态势。
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产物,对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就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小贷行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3年左右,行业整体进入繁荣发展期,到2015年末,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9412亿元,2017年更是“触顶”达到9799亿元。不过,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小贷行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包括发展不平衡、法律地位不明确、监管归属不清、制度建设滞后、合规经营意识差,等等。
伴随着行业整顿的持续,小贷行业洗牌也将不断加速。一方面,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经营不规范的小贷公司被清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贷公司抱团取暖,加快重组合并。此外,还有部分小贷公司进行深度转型,申请新的金融业务。诸多因素都导致小贷公司数量下降,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其生存门槛被不断提升。
严监管提高了行业淘汰率,也增强了行业抗风险能力。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以“刮骨疗毒”之势持续整顿小贷行业,目的正在于剔除小贷行业的“沉疴旧疾”,使行业的整体发展提质增效。
作为补充传统金融供给的一支力量,小贷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大浪淘沙之后,目前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多为合规经营、实力较强、定位精准的公司。实际上,由于业内绝大部分公司因外部融资渠道受限,主要依赖自有资金运营,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即使发生风险,外部性也相对有限。
当前,拥有经营能力、坚守合规底线的小贷公司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在进一步规范其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继续明确和划定合规范围,消除各界对行业的误解,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这些“散兵游勇”能够继续发光发热,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另一方面,从业机构需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初心、聚焦主业,充分挖掘普惠金融的资金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与科技水平,打造自身差异化、特色化业务,在多层次信贷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自身特色,发挥应有的价值。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