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上到白发老人因不懂操作被网络“儿子”指导付钱骗走积蓄,中是网购群体被“快递理赔”转走资金,下有游戏代充诱骗儿童挥霍父母余额,这些花式骗局导致居民的资金安全受到侵害。
315晚会指出“隔空盗刷”骗局,呼吁大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索要自身信息、支付账户的行为,谨防被骗。
01
“隔空盗刷”层出不穷
隔空盗刷是一种钓鱼骗局,是指不法分子获取用户支付信息后,利用手机软件隔空盗刷市民付款码、利用小额“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通、银行卡开通闪付功能等条件盗刷账户内资金的行为。不法分子实行“隔空盗刷”之前伪装成某某官方向居民发送短信,用医保社保、快递理赔、ETC禁用等方式诱导居民登录指定网站输入自身信息最终实行盗刷,导致居民防不胜防。
隔空盗刷的方式多种多样,「支付百科」从老人、青年、儿童三个群体曝光不法分子的盗刷方式。
老人篇:不法分子利用老人不熟悉智能机、不熟悉网络操作的心理,冒充社保局等政府单位“通知”社保信息异常,电话或者视频诱导老人登录网站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信息,将老人的钱转到其他账户。
青年篇:随着青年网民网购的数量增加,快递理赔成为常见现象,不法分子向消费者发出“快递理赔”短信通知,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完成理赔操作,最终将资金转移。
儿童篇:近期有不法分子诱导儿童向游戏内充值,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指导”儿童找到父母身份证、银行卡或其他支付账户转移资金。
另外,隔空盗刷中有一种“短信嗅探”手段,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接收短信的情况下,通过植入手机木马或者设立伪基站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短信内容,其中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的短信验证码都能获得,这也就导致在不知情时被盗刷的概率增加。
02
“隔空盗刷”如何防范?
盗刷的方式可能层出不穷,其中个人信息、支付账户相关的资料至关重要。想要防范隔空盗刷的发生,用户首先要保护好基本信息不外泄,在银行、自动取款机等需要输入账户、密码的地点注意周围的人或者微型摄像头,避免在不知情时信息泄露。
如果手机突然收到大量不明验证码或者信号从5/4G突然降到2G可以考虑暂时关机,或者联系银行冻结银行卡避免资金损失。
最后给广大读者再次提醒,谨记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短信验证码、密码等关键词不随意泄露,不明链接、不明网站不随意点击,不在公共场所展露二维码等,就能极大地避免隔空盗刷事件的发生。




- 机器人,这一方向或有预期差!
-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制成功
- 阿里启动近千人招聘,涉及夸克、AI眼镜等C端业务
- 国家数据局将推10多项数据要素政策,相关龙头企业有受益
- 发改委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深海科技潜力巨大
- 3700点得而复失,券商板块盘中巨震!未来金融股还有哪些机遇?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