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大动作!38家银行一夜之间合并重组,亏损压力催生改革动力
近期,中国银行业迎来重大变革信号,多家农村中小银行整合动作频繁,标志着行业重组步伐显著加快。这一系列变动,不仅预示着农村金融服务格局的深度调整,也体现了监管层对于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决心。
东莞农商银行领航合并潮
6月20日,银行业整合迎来标志性事件,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商行)获得监管批准,将吸收合并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和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成为首个将村镇银行转变为分行的农商行案例。此番合并后,两村镇银行将分别成为东莞农商行在惠州和大朗地区的分行机构,进一步拓展其服务网络与业务范围。
辽宁农商行整合36家机构,规模空前
同日,辽宁农商行的整合行动同样引发关注,该行获批吸收合并包括辽宁新民农商行、辽宁沈东村镇银行在内的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承担所有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及员工,展示了银行业整合的新高度。
兼并重组成趋势,多省行动
年内,多起村镇银行被农商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吸收合并的案例频发,如内蒙古呼和浩特金谷农商行、恒丰银行、广东南粤银行及浙江稠州银行等纷纷参与其中,显示了行业整合的广泛性和迫切性。这些行动不仅限于吸收合并,还包括直接收购并设立新分行,显示出多样化整合路径。
亏损压力催生改革动力
众多被合并的村镇银行普遍面临经营困境,亏损成为常态。例如,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2023年的净利润大幅下滑至负值,不良贷款率上升,资本充足率下降。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亦有体现,如重庆江北恒丰村镇银行、安顺西航南马村镇银行等均报出不同程度的亏损。这些数据揭示了部分农村中小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成为了加速改革的直接动因。
政策导向明确,改革深化进行时
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接连发布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农信社及村镇银行的结构性重组,旨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机构布局,强化风险防控,提升服务效能。随着“一省一策”政策的深入实施,浙江、辽宁等七省的省联社已完成改革,农商联合银行模式与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成为改革的两大方向。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正处于加速整合期,旨在通过兼并重组减少机构数量,优化结构,提升整体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也为构建更加健康、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