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银行三闯港交所,白酒光环能否照亮IPO之路?

宜宾银行,这家背靠五粮液集团、深耕白酒产业链的区域性银行,在前两次申请均失效后,于11月7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力图登陆资本市场。此次IPO能否成功,不仅关乎宜宾银行自身发展,也折射出当前中小银行寻求突围的现实困境。

资本充足率下滑,IPO成解困关键

宜宾银行成立于2006年,在2020年及2021年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增资扩股之后,五粮液集团成为宜宾银行第一大股东,当前持有该行19.99%股份。

据公开报道,宜宾商行曾喊出“力争2023年、确保2025年实现上市,并在2025年总资产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口号,并于2023年6月30日首次披露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宜宾银行坦言,作为白酒产业的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广泛且优质的资源网络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和长期的支持。

查询发现,截至2023年末,四川省内有14家银行总资产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其中成都银行总资产超万亿元,位列第一;泸州银行总资产1576.36亿元,位列第七。宜宾银行总资产规模934.41亿元,位列四川省第16名。

宜宾银行近年来业绩也稳步增长,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21.70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达到4.77亿元,同比增长10.4%。得益于深耕宜宾白酒产业链,开发“基酒抵押贷款”、“窖池抵押贷款”等特色产品,宜宾银行在白酒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受此带动,2020年至2023年,宜宾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由262.42亿元增至493.7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由46.1%提升至52.84%。

然而,资本充足率下滑却成为其发展的掣肘。自2021年以来,宜宾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2023年末已降至14.41%。IPO募资补充资本金,成为宜宾银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此次三闯港交所,也正是为了获取更充裕的资金支持,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对宜宾银行而言,登陆资本市场不仅能改善资本充足率,还能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为其深耕白酒产业、打造特色银行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绕道港股上市,挑战与机遇并存

宜宾银行选择港股而非A股上市,与当前中小银行的普遍选择相吻合。A股上市门槛高、流程长,对于宜宾银行而言时间成本过高。港股市场相对宽松的准入条件,为宜宾银行提供了更快捷的上市路径。

然而,港股市场也并非坦途。港股市场交易量低迷,融资能力受限,股价波动风险较大,这些都是宜宾银行需要面对的挑战。此外,宜宾银行与已在港股上市的泸州银行相比,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港股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是宜宾银行需要思考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即便如此,港股上市仍然是宜宾银行目前最优的选择。成功上市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资本充足率,还能提升宜宾银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为其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宜宾银行与白酒产业的深度绑定,能否成为其在港股市场中的独特优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关键词阅读:宜宾银行 IPO 五粮液

责任编辑:安东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