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金加码AI赛道,中国银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科创沃土
3月26日晚间,中国银行披露2024年度业绩报告。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核心赛道的今天,中国银行以“科技金融”为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交出了一份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身转型的双重答卷。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31%;科技金融贷款增长29.67%。“中国银行率先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行动方案,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共为科技型企业提供1.91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7100亿元,服务我国七成独角兽企业。”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加码AI,未来五年1万亿专项支持全产业链
2024年1月,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宣布未来五年将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其中股权、债券融资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并构建支持重大专项、服务要素供给、助推技术创新、促进场景应用的“四维”金融服务模式,配置专属服务队伍、专属研究体系、专属产品创新和专属授信机制的“四专”保障支持,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覆盖AI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生态建设各环节。
该方案发布后吸引了华为、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以及中国移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参与。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张小东副行长表示,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达3,300亿元。未来,该行将根据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客群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扎实推进5年人工智能产业链万亿专项综合金融支持计划落地,为“人工智能+”行动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保障。
战略升维,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范式
2024年,中国银行扎实推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升级,构建起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年报显示,中国银行构建全层级科技金融组织架构,成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4家一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打造“总—分—支”科技金融多层次组织体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针对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中国银行实施精准服务分层,制定了针对性产品服务策略,推出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持续完善优化与科技型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信用评价模型,打造“全周期覆盖、全场景适配、全要素协同”产品服务矩阵,增强授信能力与科技金融的适配性和精准度。
生态聚合,打造多维联动服务矩阵
科技金融的难点在于风险与收益的期限错配,而科技创新需要长期耐心。中国银行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创新打造差异化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不同风险偏好资本的优化配置与良性循环。
2024年,中国银行以“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持续统筹推进“科创生态伙伴计划”与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不断完善以服务科技企业为核心、以股权投资为牵引、“股贷债保”深入联动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成功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目前,“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吸引了政府、智库、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产业合作方等生态伙伴参与;计划实施以来,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余个科创活跃地区构建科创生态圈,与4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合作,为400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股、贷、债、保、租”多元化金融需求对接服务,赋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以支持科技企业为核心,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了系统化金融解决方案。
以赋能“杭州六小龙”为例,中国银行不断强化行业研究,持续深耕科创细分领域,为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等三家企业合计提供1.5亿元综合化支持,“杭州六小龙”授信覆盖率列所有金融机构第一。
中国银行张辉行长表示,下一步中国银行将重点释放科技金融乘数效应。推广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升级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服务,打造“中银科创智能化系统”等数智创新产品,实现民营企业客群线上批量触达和需求对接。
耐心培育,百亿科创母基金赋能科技发展
中国银行将科技金融服务作为综合经营公司重点业务。2024年8月,该行率先设立总规模为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这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尚属首次。
据了解,该母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在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区域和节点城市快速布局,积极助力重大科研实力提升,有效服务核心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切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
同时,中国银行全力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与全国18个城市全面达成基金合作意向,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和厦门等城市落地8支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债券的投资及承销力度,为企业科研投入融资支持;创新推出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等险种;充分发挥金融租赁服务优势,加强对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末,在科技创新综合化金融供给方面,中国银行已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券和投行等综合化金融超7000亿元。
全球布局,充分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依托全球化经营优势,中国银行借助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机构、1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为有跨境发展需求的科技企业提供结构化融资、跨境并购、供应链金融、外贸新业态金融等方面“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助力企业“引进来”国际科技资源,“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银行蔡钊副行长表示,全球化一直是中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差异化优势。2024年,中行境外机构财务效益稳健增长,集团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从资产规模看,境外机构总资产达到1.15万亿美元,集团占比为22.48%,较上年末提升0.17%。从财务效益看,境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111.06亿美元,集团贡献度达26.72%,同比提升4.08%。
未来,中国银行也将充分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更好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持续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提供一体化“商行+投行+跨境”“融资+融智+融商”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随着《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十条》的全面落地,中国银行正将科技金融的实践向更广维度延伸。在产业升级赋能方面,该行聚焦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数字赋能,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贷款余额增长超29%,深度服务企业数字化升级;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方面,该行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搭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流程支撑体系。一幅更为宏大的战略蓝图正在展开。
在这个科技定义未来的时代,中国银行正以科技金融为支点,加快建设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大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诠释着国有大行的时代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