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施懿宸:绿色低碳的增长模式是经济转型的必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金融界11月25日消息 由金融界主办的2022绿色金融国际论坛于11月25日盛大开幕。论坛以“守护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论坛同时得到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友成基金会以及济安金信、东方金诚的大力支持。
央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分享了以《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绿色金融的关键问题》为主题的演讲。
施懿宸表示,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上,习主席正式提出了中国碳排放“3060双碳目标”: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近期结束的COP27峰会上,习主席也谈了气候的损害的赔偿机制,即以历史排放量造成气候变化的发达国家现在应该付出代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
回顾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以专章形式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部署,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为我国可持续投资指明了前进方向,凸显了金融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从2020年开始,国内开始绿色转型。2016年我们谈的是绿色。但是在2020年谈的所谓绿色,是叫绿色低碳转型。从过去支持存量的绿色资产、绿色企业,转而来引导高碳资产转型成绿色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施懿宸说道。“当前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不再以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我们必须转变为绿色低碳或是技术型的增长模式,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施懿宸认为,今年以来,因为地缘政治导致产生能源保供的问题,虽然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中间会有一些起伏,但是趋势是不可逆的。今年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将绿色金融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放在指导意见第一条。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在气候金融跟绿色金融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也就是投入产出比的提高,属于转型金融的部分。
截至目前,化石能源行业的碳排放依然很高。部分行业从高碳转向低碳,如果没有衡量指标,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无法使用。因此,“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心就在于数据和技术。首先,数据方面,企业必须要有可度量、可核查、可评估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其次是技术,技术应用在收集相关的碳排放的数据,以及要提升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减排。
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保险机构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金融和ESG发展理念,明确要求保险机构在指引发布后一年内建立和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绿色金融管理工作符合监管规定。施懿宸表示,绿色信贷系统需要在过程中识别其有没有产生环境效益,其次是也要在风险防控里。
“目前,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市场只能注册不能交易。证监会与广期所都在探索碳期货,但在现货端,金融机构都无法进场交易的情况下,期货的意义不是太大。因此,需要先把现货完善让其他的空白企业可以进场,能够在上海环交所做交易,进而实现扩容。此外,碳排放权也需要完善,金融机构的加入能够产生更好的流动性。”施懿宸指出,
最后,施懿宸谈到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最主要发展国际的合作是在G20里,绿色金融的一体之后央行自身成立取代了G20可持续金融的工作组。现在在谈的中欧工作小组,把中国绿色金融的标准做结合和融合。未来,绿色债券在国内、欧洲发行都能够互通认可。”施懿宸说道。
关键词阅读:施懿宸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