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金融困局:北京24条新政出炉,专家详解适老化服务突破口
日前,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优化北京市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领域掣肘,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围绕推动居民增收减负、优化服务消费体验、增强商品消费动能等方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
《行动方案》坚持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供给与需求两端促进、企业与场景共同支撑、国际和国内资源联动的原则,强化改革以畅通消费循环,着力统筹消费资源。其中,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与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两条措施聚焦老年群体需求,为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了具体指向。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杨娟对《行动方案》中关于养老金融的内容提出了几点主要关注点。
第一,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内涵,加强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是指在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制度之外,支持个人进行养老金储备的各种金融产品。
目前,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具有数量众多的特征。2024年底,我国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5年7月11日,已有466只储蓄产品、35只理财产品、262只保险产品、297只基金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实际上,除目录内的产品外,还包括其他商业年金保险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等多种类型,数量远多于千只。
但同时,这些产品也存在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养老理财产品锁定服务期普遍较短,养老基金产品波动率较高,养老保险产品难以覆盖健康、养老照护等风险,养老信托产品尚在探索阶段等。而且,多数客户由于缺乏专业金融知识或精力有限,难以全面了解众多产品,进而难以做好符合自身需要的养老资产储备安排。
《行动方案》明确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杨娟认为,金融机构要做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不仅要加强产品创新,还要加强投资咨询与退休规划服务,让客户能真正运用各类产品做好第三支柱养老金储备。
第二,积极发展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运营。《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并从健康管理、养老照护、适老化改造等方面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
当前,北京市已基本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已基本覆盖全市。许多老年人在步行半径内就能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接受理疗、按摩等服务,需要居家护理的老人也能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统筹下获得上门服务。
然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获得的金融支持不足,所需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或相关机构自筹。因此,金融机构亟需加强养老产业金融发展,通过为康养企业、老年用品制造企业等提供融资支持与金融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运营。
第三,支持社保卡拓展应用场景,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行动方案》明确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线上线下应用场景。
对此,杨娟建议金融机构一要提供适老化金融服务,加强线下网点与手机银行APP的适老化建设,加强老年投教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涉老非法金融活动;二要做好金融产品研发,例如加强商业长护险供给,开发老年旅游保险产品等,支持适合老龄人群和备老人群的相关旅游产品发展;三要配合政府部门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场景,在老年食堂、社区驿站合理配置线下支付终端,加强社保卡线上支付平台建设,提高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换发、挂失等服务的效率。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