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实践到双向奔赴 中国银行深度赋能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扩容;从“沪深股通”“跨境互换通”的顺畅运行,到连续服务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我国链接全球资源、提升金融话语权的核心抓手。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境外服务网络最完善、跨境金融经验最深厚的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始终以政策为纲、以创新为笔,将自身经营优势与服务上海、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度融合,持续在人民币产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生态培育等方面深耕细作,全方位赋能沪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超过560万亿元,参与上海自贸区及新片区70余项金融创新和首笔首单业务,中银香港连续20年保持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指标均居同业前列,彰显出国有大行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担当。

精准施策,多元实践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便是我国金融创新的“试验田”。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聚焦跨境结算效率提升与企业全球资金管理优化,提出区块链核验、本外币资金池扩容等创新举措。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牵引赋能作用,多措并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提速,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作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连续服务七届进博会,累计撮合达成成交意向500亿美元;独家入选自贸区10周年制度创新样本银行;担任上海市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上海市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服务超九成在沪全球500强外资企业和近八成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客户;首家支持“再保险”国际板建设,为超半数入驻机构提供账户服务;为百余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在深化合作、聚力赋能维度,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在今年陆家嘴论坛期间,正式发布《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围绕金融服务航运安全、服务航运便利化、服务航运绿色转型三个方面,针对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推出十项具体行动措施,政、银、保、企同向发力,开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局面。

中国银行表示,将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和区域发展特点,积极担当跨境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主力军、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的赋能者、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先锋队、优化保障提升贸易韧性的护航员和筑牢外汇风险管理防线的守护人,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深耕布局,务实举措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地位

香港作为离岸金融枢纽,已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与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香港”)作为香港三家发钞行之一、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以“数字转型+离岸创新+创科支持”为抓手,深度契合香港特区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发展目标,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

自2003年获中国人民银行委任为境外首家人民币清算行以来,中银香港已构建起5×24小时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2024年,中银香港全年办理人民币清算量大幅增长49%,占全球离岸市场超过70%,为企业提供存款、贷款、债券、衍生品等多元化产品。

在市场创新领域,中银香港积极推动“点心债”市场发展,2025年协助广东省政府首次在港发行30亿元5年期绿色债券、海南省政府发行首单10年期蓝色债券,同时落地香港首只追踪“标普中银香港中国香港大湾区净零2050气候转型指数”的ETF,助力香港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作为“债券通”“股票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的核心参与者,2025年2月完成多笔以“债券通”(北向通)债券为抵押品的人民币回购交易,有效优化离岸市场流动性,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在民生服务领域,中银香港推出“BoCPay+”消费管理平台、“置业专家”APP等数字化工具。其中,“捐款易”平台有效支援慈善机构捐款收集;将“跨境理财通2.0”产品数量增至400余个,满足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需求。

在企业服务方面,为航运业打造“港汇通”电子服务平台,实现货运账目实时管理;为国产汽车“出海”提供全球现金管理服务,助力实体经济“走出去”。

中银香港将继续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双向奔赴,跨域实践推动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共荣发展

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上海与香港正式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我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凭借背靠长三角的经济优势、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在岸金融市场门户;香港则依托独特地位,充当着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纽带及重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当前全球经济变局下,两地携手合作,既能助力上海完善离岸金融体系、赋能企业“走出去”,又能让香港依托内地经济体量与上海科创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更对人民币国际化与高质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在港最大的中资金融机构,中银香港积极投身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实践,推出多项具体行动。在央行宣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八项举措中,发展自贸离岸债为其中一项。中银香港全力落实央行要求,于7月下旬成功完成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定价发行,规模达5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1.65%,为“走出去”企业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质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中银香港成为上海清算所首家境外清算会员,可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和标准债券远期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此举是中国银行深入贯彻国家关于金融领域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服务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既开辟了境外机构直接参与境内集中清算业务的全新路径,又强化了上海在全球金融清算领域的枢纽地位,还可便利境外机构高效率、低风险参与我国银行间市场,提升其服务全球客户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仅两个月后,中银香港作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在香港设立的国际板指定仓库正式启用,香港和上海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在黄金市场上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并有效助力提升人民币计价黄金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从2014年沪港通启动,到2023年“互换通”上线,中国银行始终是机制落地的“先行者”。2025年深港跨境支付通上线首日,该行顺利落地首单北向汇款业务,首日业务量超万笔,便利香港居民北上消费。此前,中国银行已为超30万香港居民见证开立内地账户。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提升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表示,将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以全球化网络、综合化服务、专业化能力为支撑,在深度服务沪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中主动作为,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责任编辑:山上
AI智能分析该文,为您挖掘投资机会该AI功能处于试用阶段,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展开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热榜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